第二屆“科技新苗100計劃”專題培訓(三) 極地考察與個人規劃

IMGP0707IMGP0764IMGP0829IMGP0837

經過第二個專題後,同學更了解科學科技的定義,對科技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第三個專題「極地考察與個人規劃」,由科技協進會會長李樂詩博士主講,內容圍繞同學們較少有機會接觸和詳細探討的「極地科學」和相關考察。李博士除了帶來珍貴的圖片、影片來分享這方面的科學知識外,亦有給予自己個人人生時間規劃的經驗,讓同學上了寶貴的一課。

李博士對於規劃自己個人時間有著自己的一套的哲學,她將自己的人生分為三個二十年,第一個二十年是要努力學習,同時鍛鍊自己體魄;第二個二十年則是創建事業,見識更多人和事;第三個二十年便是達成自己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六十年以後第四個人生階段都是幸運獲得的剩餘時間。這一套哲學讓她能夠在人生兼任多個身份,包括科學家、探險家,藝術家、美術家,作家、環保專家甚至老師和母親。而且在這些範疇裡也達到一定的成就。

李樂詩博士講述自己從小發奮讀書拿取好的成績,長大後努力賺錢去支持自己可以遊遍世界。她先行到東亞地方,再遊歷歐洲、非洲及美洲,及後回到中國,走遍內地。當她看到中國仍有著貧窮不足的地方,便希望協助國家發展旅遊事業,最後因為中國於南極建成首個考察站,於是她將其畢生積蓄自資,以攝影師身份踏上南、北極之旅,展開她對極地的探索。

談到中國的極地科學的發展,李博士指出,其實在八零年代初,重要的大國於南極都設有科學考察站,唯獨是中國沒有。所以往往在國際會議上,中國因為沒有發言權被請求離席。幸而,中國終於在八零年代中在南極洲建立了首個考察站-「長城站」,可謂是中國科學發展邁進了一大步的表現。除了「長城站」以外,後來中國還在南極建立了「中山站」和「崑崙站」,積極投入極地考察。

南極對世界各地與及中國相當重要,李博士提到,若果全球暖化繼續,世界持續增溫,那麼南極海岸冰塊便會溶掉。科學家估計假如南極洲的冰塊全溶掉,海水將會上升二十米。中國海域的水會因此相對下大幅減少,導致缺水的情況,令糧食失收。

除了南極需要進行保育以外,北極的保育工作同樣重要。李博士指出,北極的冰川因為全球暖化比南極的冰川溶得更為快,而中國作為坐落於北半球的國家,更加對於這現象不能坐視不理。於是一九九零年代,中國便開始到北極,派出船隊及不同科研專家進行科學考察。

不過說到很重要的水供應應該是三極地之一的青藏高原,中國內地以至到我們香港的水供應,都是經它流入長江流域等等,令各城各省,甚至其他鄰近國家有食水供應。所以李博士在講課時,都再三向同學們叮囑要多加留意三極的保育的工作,因為它們影響著世界環境以至資源。

李博士除了在講座中帶出環保和極地研究的重要性以外,還分享不少於極地生活、考察的經驗和趣事,包括與數十個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坐船考察的體驗,鑽冰的技巧,北極光的拍攝,還有留意極地動物的生態如北極熊及企鵝以至討論如何國際間合作和分享不同的研究成果等等。在三極工作期間,她身處高溫四十多度及低溫零下四十多度的環境下工作和體驗生活,都不是一般人能夠抵受的。可見其體魄及堅持。

李博士還笑說自己曾在南極成唯一的「南極小姐」及當上了代表香港在南極的「港督」,可見李博士在極地認真工作之餘,也有她輕鬆而自娛的心境。
經過李博士此番豐富的分享以後,同學們於分組討論時都能詳盡地解釋到三個極地對人類們的重要性,特別明白到投放資源到三極作研究,除了是為全世界前途而作的決定,同時也是為了國家安定繁榮而必要作出的貢獻。相信不久的將來,有了充份的鍛鍊和準備以後,同學也定必可踏上極地探險之途,承繼李博士,完成這艱難而意義重大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