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传统文化发掘科技〝创新基因〞

陈耀华(作者为香港科技协进会创会会长,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

科学是对事物的了解,是一种思想系统,它的功能是〝发现〞。技术是对事物内在规律的应用,是一种行动系统,它的功能是〝发明〞。科学是一种精神文化,技术是一种物质文化。科技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本文化为主,发展了复杂的辩证人理学,有经验应用技术的发展而缺乏原理科学的发展。相对而言,欧洲文化以物本文化为主,发展了简单的演绎物理学,有科学应用技术的发展而缺乏唯人辩证学的发展。科技是西方文化创造的事物。中国人本文化对科技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土壤。近百年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是以“照抄照搬”外来产品为主。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中国的科技发展必须要自力更新,把外来产品中国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创新之路。

兼收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比如,印度佛教传到中国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欧洲社会主义传到中国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合主义。另一方面,西方物本文化所发展的民主政制是​​对抗性和争夺性,中国人本文化所发展的民主政制是​​合作性和协商性的。西方的大国崛起是掠夺性,中国的崛起则是和谐性的。由此可见,文化特质影响事物发展的内涵。

科技的独立自主,仅靠兼收并蓄远远不够。因为外来事物的根源是外在而内在。要培育内在的新根源,便需要有文化创新,即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突破中国传统文化的软肋。有了独特的文化创新,自然便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

科技是一种物质文化。它的创新必然受到新的文化条件影响。新的文化来自本土文化的创新’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科技创新的动力来自人对事物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思维习惯和风格在不同的环境下便会产生不同的科技成果。欧洲历史上从中世纪的保守封建时代转变到文艺复兴的改革开放时代便是一个好的实例。

在科技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的今天,香港科技发展之路对内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内地一方面可学习香港国际化发展的眼光与路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深厚文化底蕴,促进科技文化在内的软实力的综合提升。

香港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商贸城市,在浓厚的商品文化环境影响下,商业化应用的经济效益自然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使是科技的发展,也不容易逃脱环境的影响力。一个急功近利的商业化环境,虽然不是一个适合科技整体长远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温床,但却有利于实现科技在工商业领域的快速应用。

人才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成为一个民族决胜创新时代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在香港,尤其是香港各大学,拥有很多卓越的科技人才。香港科技人才要突破香港环境的局限性,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与内地科技界交流合作。以香港科技人才的国际经验结合内地科技人才|的自主创新经验,自然会产生新的突破。

香港科技协进会成立于1985年,其原动力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984年,中国科协提出希望香港能够成立一个对口的学会,以方便内地与香港的科技交流活动。香港科技协进会应运而生,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德高望重的周培源先生亲临香港主持成立典礼,奠定了香港科技协进会和中国科协的密切关系。

香港科技协进会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就是聚集不同专业的科技人才,以个人身份参与,相互交流合作,促进科技的综合发展。协进会非常重视与内地科技界的关系,设有不同的专责小组,从事对国内不同科技单位约相互访问飞交流。这些活动增强了两地的互相了解和包容,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今天,发掘“创新基因”,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氛围,构建和谐文化,最大限度地集成人,财、物等资源以实现科技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弘扬,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