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苗100计划”2012-2013 专题培训(二)

2012年10月20日及27日 在创新中心举行
“科技新苗100计划”2012-2013 专题培训(二)
主讲:霍定洋博士题目:创新科技研究及国际间的关系

“科技新苗100計劃”2012-2013 專題培訓(二) “科技新苗100計劃”2012-2013 專題培訓(二) “科技新苗100計劃”2012-2013 專題培訓(二) “科技新苗100計劃”2012-2013 專題培訓(二)

会长李乐诗博士之感言:
科技是什么?

如果说第一堂课的主题「思维定位」为参加「科技新苗100计划」的同学们作好了思想准备,那么由霍定洋博士主讲的第二堂课,则可以算是正式涉及科学领域了。这堂课主题为「科技与创新及国际视野」,重点放在了引领「新苗」思考『科技是什么? 』、『科技有什么用? 』、『科技是否万能? 』『科学无国界的涵义』等问题。关于科技的意义,讲深了可以达到哲学的层次,今次霍正洋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令到同学们受益匪浅。大家亦都开动自己的脑筋,思考科技到底是什么,又能为人类带来什么。

首先需要厘清的,自然是科学的定义。科学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才谓之科学的方法呢?课堂刚刚开始,上一次课学到的方法已经能够派上用场。原来在科学中提出问题时,亦都需要满足何淑贤小姐在上次讲座中提及的「SMART」条件——具体(Specific)、可衡量或具激励性(Measurable / Motivati​​onal)、可达到(Achievable) 、合理(Reasonable)、有时限(Time-bound)。霍定洋博士告诉大家,每当科学要去回答一个尚未解决的SMART问题,少不了从观察到提出假设,从而推理出未观察现象,再求证这种现象是否符合假设。系统的假设最终能够归纳成为科学理论,理论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有所修正,正因为如此,科学才有无穷力量。

虽然科学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它仍然是有限制的。第一个限制就在于,对象必须可重复观察,否则就无法验证模型的可用性。其次,模型始终只是模型,可以说是现实的近似。科学亦只是对真理的追寻,并不是真理本身。霍定洋博士以广为人知的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子,向同学们讲解了科学的演变。是否因为相对论的出现,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就成为了「错误」呢?第一,科学允许修正,允许「推翻」,第二,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他们为物体之间的吸引力所构筑的模型,都被证实有一定实用性,能够预测物体行为。但是,它们都不是「绝对正确的真理」,而是可以「适用于不同需要的物理模型」。在一般的情况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已经够用。在质量、时间和空间都极其巨大,需要考虑到相对论效应的情况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有了用武之地。

讲解之后,霍博士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小组中讨论「科学是万能的吗?」这个主题。半个小时的讨论时间内,各组同学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直到每组代表总结时,仍能感受到讨论所碰撞出的思考火花。 「科学不是万能,但没有科学就万万不能」是同学们的共识,对「科学万能论」的反思,亦令到他们对今天科技主宰的社会有多一分思考。在最后的部分,霍博士以今时今日的青少年都非常熟悉的实例——各种新潮电子产品——来讲解科技中的创新,同学们对此表现出了高度兴趣。而这些产品的诞生,亦少不了国际上的科技合作。 『科学无国界』这句话,虽然时常听见,但是肯定大家仍是似懂非懂。霍博士亦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更鼓励学生多看国际新闻及杂志。正如学者应该有了解国际间的关系,扩大世界视野,从而追求科学真理更需要超越国家,因它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

从科学的力量,讲到科技的应用,再到国际视野内的科技与创新——相信对科技有进一步了解的「新苗」们,必定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开始梦想,成为未来科学界的主人翁!